跳至主要内容

李云飞:捧起微弱的那道光

  和平的光芒,屡屡在无望中闪现。这几日,联合国“两国方案”声势看涨。马克龙总统宣布法国将在九月联大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带动西方伙伴国效仿。这次外交操作,是一声响亮的叩门——在漫长的硝烟与仇恨之后,可选择另一条路。让历史在法律之光中转弯,不在炮火中泥泞前行。英国、加拿大、葡萄牙、芬兰等国随之跟进,组成西方政治联盟为被压迫者发声,决意用法律与承诺撬动历史。爱丽舍宫说,“我们看到了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并表示将继续其努力,以促使更多国家加入从现在起到九月份这一进程。
      板上钉钉,身为G7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法国和英国将成为首批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西方大国,这是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一次有力打击,亦是对川普政府偏执的以色列政策的批判。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机器被触动,川普为此向法国、英国及加拿大领导人表达不满。发言人卡罗琳说,美国致力让这场冲突划下句点,但认为现在真正阻碍加沙停火及所有人质获释的是哈玛斯,在目前情况下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等于在“奖励哈玛斯”。但法国见生命如同被揉碎的纸片随风飘落,燃起克尔凯郭尔式存在主义的悲悯,执意即刻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自决权。
      法国偕同沙特于7月29日在联合国推动巴以两国解决方案会议,各国代表取得几项共识:采取具体步骤推进两国方案、加强和改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呼吁哈马斯向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移交武器、重建加沙以及追究违反国际法行为的责任。会议宣言——《关于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解决方案的纽约宣言》——提出一系列有时间表的和平进程,呼吁会员国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九届会议支持该宣言。法国外交部长巴罗说:“在两国解决方案面临前所未有威胁的背景下,法国准备全面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是在逆势而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介绍了英国采取的相关措施,包括暂停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对极端主义定居者实施制裁,以及恢复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资助。
      与此同时,法国的军机越过边境,将四十吨粮食空投入饥饿的加沙,哪怕风险重重,也要让敦促救命物资的呼喊从地面直接飞抵废墟。“真主是喜爱行善者的。”(3:134)约旦、德国、比利时、英国、西班牙和阿联酋,亦以各种方式加入支援。感赞真主,他以社会无形之手怜悯世人。“真主对于世人,确是至爱的,确是至慈的。”(2:143
      ——法国在这场外交博弈中表现得相当出色,笔者在此向贵国总统马克龙致敬。
      回到巴勒斯坦的现实,政治象征的“国家承认”显得抽象而遥远。记者杰里米•鲍文就英国首相斯塔默计划在九月联大承认巴勒斯坦国到约旦河西岸采访,一位巴勒斯坦人说:“谢谢英国。但为时已晚。”历史变本加厉,成为这场冲突的强大驱动力,走到难以挽回的今天。炸弹掀起的尘埃,掩埋了孩童天真的笑颜,也淹没了巴勒斯坦的未来。真的是太迟了吗?这句冷静的控诉,亦可理解为,是要我们赶在暴力彻底吞噬人之前,逆势为和平进行尝试。在无数破碎的窗棂上,我看见希望的影子。它轻声唤道:让暴力退场。让我们不再以身份决定死亡,不让人性淹没于仇恨的海洋。之后,或可重建被拆散的家园,再听见孩童的欢笑。
      那些从空投粮食的军机上撒落的包裹,承载的不只是面粉与罐头,更是一种声明:人类还有希望。当我们在联合国前呼吁“两国方案”,在加沙上空抛洒粮食时,正是用仁爱的宽度填平仇恨的深渊。当某些势力以宗教与民族为名,将暴力神圣化,暴力便成了历史的主流。可若我们反击他们歇斯底里的思想,放下武器,回到谈判桌,回到联合国的会议厅,让法律与制度发声,便能让权力在规则中流转。虽步履维艰,却比硝烟更有力量,关键是不让人民送死。呼唤政治解决,不是软弱,而是在乱世中,捧起微弱的那道光。

2025年8月2日